科研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

“张謇号”科考母船首航圆满成功

    2016年7月12日,由上海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发起筹建的我国第一艘完全由民间资金建造的“张謇”号科考母船从上海出发,历经2个航段,74天,航行9000多海里,于2016年9月23日抵达上海芦潮港客运码头。第一航段从上海开赴南中国海,主要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考设备浅海测试,于7月23日抵达深圳;第二航段于7月24日从深圳出发,一路南下跨越赤道,经拉包尔港入境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与当地矿业公司合作,在两座金矿附近海域的开展海洋环境调查,并在深度超过8000米的新不列颠海沟进行了多项深海设备的试验。9月5日完成所有的科学考察任务,启程回国,并于9月23日回到上海。“张謇”号科考母船首航很好的实现了测试船的远洋航行和科考设备可靠性,检验开展深渊综合考察的能力,以海洋环境调查为契机探索产学研全方位科学考察运作方式的三大目标,这标志着“张謇”号已经建立了一套海洋科学考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执行深渊科考任务,服务国内外科研机构的能力。通过此次首航,一方面进一步验证上海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深渊着陆器、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等的性能,突破国际技术封锁,推进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进程;另一方面,来自国内外的深渊科学专家在深渊海沟实地开展了多项科学考察活动,利用万米级深渊着陆器(首次下潜到6700米深度)、全海深浅地层剖面系统、船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重力取样系统、原位大体积过滤等设备对多个深度的海底环境进行了取样、分析,获得了大量5000-8000米的3水样、沉积物样品以及地形地貌参数等宝贵信息样品,为深渊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此次“张謇”号与跨国矿业公司合作,对矿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联合考察评估,在以民间资本探索深渊科技的产学研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2016年9月23日上午,“张謇号”科考母船首航归港仪式在芦潮港码头举行。上海海洋大学校长程裕东、副校长李延臣、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胜海、深渊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辛、彩虹鱼科考船公司董事长卢云军等出席了活动。这标志着“张謇”号首航暨探访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圆满结束,上海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万米级深渊科学流动实验室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等二十余家上海及中央驻沪媒体派出记者到场报道。

        
指挥布放着陆器
        
首航参与人员合影
        
科考作业及采到的沉积物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