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

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专家顾问团交


    2015年6月8-9号,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HAST)举行了第一届深渊科学专家顾问团交流会,参会人员包括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林间(教授),英国阿布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的分子生物学家Stuart B Piertney(教授)、深渊生物学家Alan Jamieson(高级讲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的深海微生物生态学和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家Christian Tamburini(高级研究员),日本海洋与地球科技研究社(JAMSTEC)的深海微生物学家Chiaki Kato(教授),山东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海洋微生物学家张玉忠(教授),以及深渊中心的崔维成教授,方家松教授,魏玉利博士,葛黄敏博士。

    会议旨在成立深渊科学专家顾问团,以指导深渊科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在介绍了各位专家学者之后,崔维成教授就深渊中心的建立、战略目标和当前进展做了汇报,方家松教授就深渊生物学和其他相关研究方向做了介绍,之后诸位专家就如何更好的在深渊中心开展深渊科学研究进行讨论,给出了极好的意见建议,包括推进多学科(海底微生物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物理海洋等)交叉研究,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们应勤于交流,相互协作,联合起来解决大的科学问题。具体来说,关于研究区域,建议扩展到全球尺度,不要局限在中国南海和马里亚纳海沟,关于研究对象,不仅限于深渊底部生物和沉积物等,还可以系统研究不同水层所包含的环境信号,并进行对比,对海洋环境有一个动态理解;关于研究设施,他们认为海上流动实验室固然重要,可以提供原位观测条件,但陆上软硬件齐备的高水平实验室的建立和维护更为重要;关于研究方向,谦虚学习国际上其他优秀实验室(譬如美国WHOI,日本JAMSTEC等)的科研经验,但也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此外,在发展深渊技术和采样设备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备的样品库,配置适当的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来保存样品中的真实环境气候信息。

    会议结束后,崔维成教授带领各位专家参观了彩虹鱼深潜器模拟中心、在建的上海市深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办公楼和实验基地,以及目前暂存同济实验室的各种装备设置。9日,各位专家分别就各自的专业领域给出了精彩的报告,吸引了众多校内外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会后各位专家仍意犹未尽,继续交流国际合作的途径,譬如联合申请科考航次、学生培养等,并计划了第二届顾问团交流会。